首页 >  资讯 >  我市两项国家级非遗项目亮相第七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

我市两项国家级非遗项目亮相第七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

时间:2022-08-27 来源:邢台文旅

美誉远扬的“南青北白”千年邢窑、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匠心创造美好生活的威县土布纺织技艺……8月25日,邢台市2项独具特色代表性精品国家级非遗项目亮相第七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


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高庆海编织锦带

邢窑五件参展作品:征程,早春,长颈瓶,

刻花梅瓶,皮囊壶


第七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今天上午在济南舜耕国际会展中心开幕。本届非遗博览会举办时间为2022年8月25日至29日,由文化和旅游部、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济南市人民政府承办,以“连接现代生活 绽放迷人光彩”为主题,全面展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非遗保护成果,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第七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广场


欣欣向荣”大运河沿线非遗展河北板块


本届博览会设有十八大以来全国非遗保护成果展、“欣欣向荣”大运河沿线非遗展、“美好生活”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展、、“茶和天下”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相关习俗展4个板块。体现非遗与现代生活的连接,体现匠心创造美好生活,展现绵延不绝的千年文脉焕发出的蓬勃生机。

邢窑是中国白瓷最有名、最早的窑口,邢窑的贡献在中国陶瓷史上是划时代的,邢窑的兴起开创了陶瓷青白两大体系。多年来,邢台当地的邢窑陶瓷烧制技艺传承人通过反复研究,师承古法,终于恢复了古代邢白瓷的制作工艺,成功烧制出与唐代邢窑白瓷相近的“类银似雪”仿古邢白瓷,总体工艺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2014年,“邢窑陶瓷烧制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威县土布纺织工艺形成于元末明初,距今已有700年的历史,主要是世代相传,其传承方式为口传心授,无确切文字记录,由于土布纺织与农民生活息息相关,同时受自给自足观念的影响,土布纺织通过家传,农民相互帮助借鉴,其技术广为普及。土布纺织工艺是威县劳动人民长年实践和智慧的结晶。它保留发展了中国传统和纺织枝术,承载了自元末明初以来各个时期的科技、艺术、民俗、信仰等传统文化信息,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对研究中国纺织技术的发展脉络有着重要作用。2014年,威县土布纺织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上一篇:邢台新增2例(南宫、新河各1例)!!
下一篇:8月23日商铺房产信息

回到顶部 回到首页

 RSS订阅 网站地图 电话:17703540808 Copyright © 2020 邢台123 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晋ICP备15003148号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免费发布信息[非常简单]   查找/修改/取消信息   置顶推广信息   联系方式被冒用怎么办 关于我们 晋公网安备14072202000029号